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本情况
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365体育投注,是国家科技部2010年12月正式批准建设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耐火材料是高温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材料。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促进和支撑具有高效、功能、节能、环保等特点的先进耐火材料发展为目的,围绕耐火材料行业的关键、共性问题,持续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增强技术辐射能力,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成为耐火材料行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交流的重要创新基地。
实验室拥有功能耐火材料、氧化物材料、不定形材料、非氧化物复合材料、节能材料等科研团队。实验室科研专用实验楼面积约4200平方米,专用工艺试验间和模拟试验间约2800平方米。拥有耐火材料工艺实验、性能测试和应用模拟试验、结构分析测试等科研开发设备近500台套,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以上。
学术委员会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职称 |
职务 |
1 |
江东亮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研究员、院士 |
主任委员 |
2 |
王一德 |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院士 |
副主任委员 |
3 |
吴以成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研究员、院士 |
副主任委员 |
4 |
李红霞 |
365体育投注 |
教授级高工 |
副主任委员 |
5 |
毛新平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 |
院士 |
委员 |
6 |
王继扬 |
山东大学 |
教授 |
委员 |
7 |
王新华 |
北京科技大学 |
教授 |
委员 |
8 |
孙加林 |
北京科技大学 |
教授 |
委员 |
9 |
于广锁 |
华东理工大学 |
教授 |
委员 |
10 |
杨晓东 |
沈阳铝镁设计院 |
教授级高工 |
委员 |
11 |
杨? 彬 |
365体育投注 |
教授级高工 |
委员 |
12 |
周延春 |
北京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
研究员 |
委员 |
13 |
张国军 |
东华大学 |
研究员 |
委员 |
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相关学科知名科学家和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实验室研究方向、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总结报告,组织重大学术活动和重大项目完成评审等活动。学术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9人。学术委员会主任由我国著名的材料学家江东亮院士担任。
实验室领导
实验室主任
李红霞,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央企业巾帼建功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手。曾任国际标准化组织耐火材料技术委员会主席(2008-2016年),现任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耐火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会理事长,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协委员,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大学特聘教授等。
主要从事耐火材料基础理论、原始创新研究,新产品开发及工程化、产业化研究,主持863、973等国家项目16项,在功能耐火材料基础研究和开发、耐火材料高温模拟应用研究、节能材料研究和开发以及结构陶瓷、先进陶瓷基础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树。建立了耐火材料研究新方法,开辟了关键性能协同提升新途径,攻克了冶金新装备炉衬长寿化技术难题,创新了冶金用耐火材料功能化长寿化制备技术,构建了材料、结构、功能、寿命之间的技术体系。研制的多种新技术及新型耐火材料实现产业化推广,成功应用于多项国家重大工程,有力保障了冶金产品高端化和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创建先进耐火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推动中国制定耐火材料国际标准4项,实现中国国际标准制定的零突破;编制我国耐火材料发展战略及技术路线图;担任耐火材料国际会议和技术委员会主席多次,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作特邀报告20多次,引领并促进了行业技术发展。
获省部及以上科技奖励1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1),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两项排名第1),授权技术发明专利26件,发表论文179篇,专著2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32人。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江东亮,著名材料科学家,1937年9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1992年入选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历任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室主任、副所长,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81-198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冶金和材料科学工程系工作。长期从事先进陶瓷的组成、结构、工艺与性能关系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先后开展氧化铝陶瓷末期烧结气氛对材料致密化的影响,碳化物或含碳化物的复合材料的高温等静压氮化改性工艺等基础研究工作,促进了无机材料科学的发展。新材料开发和工程应用上,在国内研制成功高致密微晶氧化铝陶瓷及机械密封件,磁流体发电电极材料,氧化铝轻质、重质耐热混凝土,碳化硅基工程陶瓷,复相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能源、交通和空间等行业,取得了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江东亮院士共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著作4本,申请专利20项,已批准14项。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以及上海市和国家科学技术大会奖等12项。2010年获得美国陶瓷学会工程陶瓷分会颁发桥建奖(Bridge Building Award)。
研究内容
实验室以促进和支撑具有高效、功能化、节能、智能化、环境友好等特点的先进耐火材料发展为目的,重点开展四个方向的研究工作。
1、耐火材料功能化研究和新型耐火材料开发
主要开展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现有耐火材料水平,开发耐火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发展先进耐火材料;开展高效功能耐火材料 的组成、结构设计及配置优化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2、高效节能耐火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
主要开展新型低导热高效隔热耐火材料研究;高性能不定形耐火材料设计和应用技术研究。
3、耐火材料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基础研究
主要开展用后耐火材料资源化和再利用技术研究,耐火原料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矿和低品位矿的再利用技术研究。
4、耐火材料应用模拟、表征方法及标准研究
主要开展模拟高温环境下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对耐火材料适应性、可靠性、使用寿命进行评价研究,典型高温装置耐火材料配置优化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耐火材料性能表征方法及标准研究。

研究队伍
实验室拥有一支专业与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现有固定人员66人,其中: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12人;博士13人,硕士4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中原学者”1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9人,省杰出人才6人。其中有以李红霞博士为代表的耐火材料领域著名的专家,还有以王文武博士、王战民博士、王刚博士等为代表的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研究方向 |
学术带头人 |
耐火材料功能化研究和新型耐火材料开发 |
李红霞、王新福、王文武 |
高效节能耐火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 |
王守业、王战民 |
耐火材料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
石干 |
耐火材料应用模拟、表征方法及标准研究 |
王刚、刘国齐 |
科研条件
实验室科研专用实验楼面积约4200平方米,专用工艺试验间和模拟试验间约2800平方米。拥有耐火材料工艺实验、性能测试和应用模拟试验、结构分析测试等科研开发设备近500台套,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以上。
组成结构分析仪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综合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X荧光分析仪
高温性能测试设备
热膨胀测试仪、导热仪、高温熔点测试仪、高温粘度测试仪、高温力学性能测试设备、高温应力应变试验机
工艺研究装备
高温真空烧结炉、不定形耐火材料全组份流变仪、喷雾造粒机、等静压机、超高温自动控制梭式窑
应用模拟试验研究装置
自行设计的连铸系统水模拟实验装置、真空和气氛感应炉、抗玻璃液侵蚀装置、功能材料抗热震模拟装置、回转抗渣炉、抗冰晶石侵蚀装置
组织结构
运行模式
运行机制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
运行机制
学术交流
2018年,重点实验室举办了首届“Conference on Refractories International 2018” (杭州),会议吸引了来自全世界11个国家耐火材料行业相关的高校、院所、行业组织、生产企业等300多人参会。主办了“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大石桥),来自耐火材料及用户行业的相关高校、院所等3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协办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耐火材料行业烟气治理技术研讨会”。实验室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5次,共计90多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次,共计60多人次。
Conference on Refractories International 2018
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